《The Lean Startup|精益创业》读后感
Glossary
字典中 Lean 的中文解释为 瘦的、精简的,而书中的 Lean 来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,意在利用优化流程减少浪费,最终提升客户价值。所以这本书准确的翻译为:精益创业(获得市场验证之前不要过度投资资源导致浪费)。
读后感
读到一半时便草草放弃,快速游览了中文目录与译文。倒不是因为晦涩冗余的叙述,而是文中的许多观点“味道”太重:适合大部分大厂员工如何内部创业,根据方法论打出一套组合拳,获取所谓的“业务价值”。对于个人开发者来说,不否认非常受启发并帮助十足,但并非 100% 适用。一是个人能力和创造力往往有可能打破世界规则;二是有时并非以收入作为衡量产品好坏与价值的标准。
突然想起《走走停停》电影中的一个桥段:“厨房,吴迪和吴妈聊天”。
- 吴迪:你是不是很后悔当初没去考北舞?
- 吴妈:想那些做什么?没时间。
- 吴迪:我一直以为,你想让我留在大城市,是因为当年你没去成。
- 吴妈:怎么可能!哪个父母不想自己的子女留在身边呢?那个时候我就是觉得,你很年轻,有很多想法,去北京闯一下也没什么。你现在回来了,还不是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。
- 吴迪:那万一,还是失败了呢?
- 吴妈:你还记不记得那个肖叔叔?就是我们那个老邻居,前两年得癌症死了。他年轻的时候,做生意都失败了,一辈子没有结婚,也没有子女,一直到老都跟他妈住在一起,就是靠教小孩弹钢琴生活。到后来他不行了,他找过一回你爸,他说,他有个学生很有天赋,叫你爸帮那个小孩再找一个好点的钢琴老师。他这辈子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成功。但是我们都很怀念这个人。成功不见得是金子,失败也不见得是屎,混得好混得差,就是别人嘴上说说,你自己晓得你是什么人就行了。
笔记正文
背景
即使在几十万人的大公司中,只要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便可以被称之为“创业者”。然而,如果每个财年开始便制定详细的计划和以周为单位的 milestone,往往从开始便通向了失败的坟墓。除了从上而下的官僚主义扼杀了创新,本质上因为未来的未知性与极度不确定性。形象的例子:想象你开车通往商场,你可能一下子无法在大脑中绘制详细的路线,但每个路口的随机应变最终会带领着你抵达心中的目的地。
另一个极端 “just do it” 的做法,往往制造混乱而不是成功(除非依靠救世主)。所以我们需要一套科学的机制,不断在失败中学习,才能找到用户真正并愿意想要并付费的产品。
有趣的事实:大多数时候,用户事先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。。这也是为什么闭门造车“憋大招”是最常见的错误做法。正确的策略:首先尽快提供顾客尝试某件物品的机会,然后从他们的反馈中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,并不断调整策略和产品最终满足需求。也就是说把创业或做产品当作一种试验,需要在不断的失败中学习并改进。例如在电子商务风靡之前,假如你想创办一个购买袜子的在线商城。相比于花费半年搭建一个完整的购物流程,你可以将本地商贩的袜子图片直接挂在网站上,如果有人拍下你就亲自去本地商贩将袜子买下寄出,来验证:1)是否真正创造价值并解决了用户的需求 2)未来的投入是否值得
STEERING - 驾驭
将上面零碎的知识总结为 BUILD-MEASURE-LEARN feedback loop
IDEAS
首先认清基本现实(真相),并进一步做出第一次假设(ideas),以 iPod 为例:
- 事实:人们是否喜欢在外听音乐?是的,随身听的流行已证明。
- 假设:人们愿意付费下载音乐(坚定的信念如果合理的话最终会收获成功)
p.s. 注意只有深入基层亲自体验才能发现真相,并做出合理的假设。
BUILD
类似上面卖袜子的例子,使用最小代价构建构建 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,让上面的 feedback loop 跑起来,并从用户的使用数据中获取新的 ideas。
首次推出的产品不需要完美,因为首批有远见的用户会自动想象未来的样子。作者举个几个成功并有趣的例子:
- Dropbox:相比于花费三年时间创造一款软件,创始人为了让用户与投资人理解产品和远景,制作了一个 3 分钟“视频”,最终获得了成功。在这个例子中,这个视频也是一个最小可行产品。
- Food on the Table: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家庭食物供应,最早从第一个用户开始打磨产品,同时并没有设计软件,寻找合伙人或招聘跟多的人(又称为 concierge MVP)。验证可行后再持续扩大规模。
个人想法:但是游戏天际线2的失败是否和这个观点相矛盾? 个人理解:首次推出的产品可以不完美,但前提需要控制受众,小范围打磨产品后,再推向市场。
MEASURE
衡量量化三个标准:
- 可执行(Actionable):明确的因果关系,也就是清晰的理解了因果关系,才能从自己的行动中更好地学习。例如新增 4 万的点击量指标,是成功的营销营销,还是一些特别活跃的用户导致的。 否则就是“虚荣的指标”,人类天生趋向将成功归结有自己,而把失败推卸外部因素。
- 可使用(Accessible):让数据报告尽可能简单让每个人可理解
- 可审查(Auditable):验证数据的产出机制的合理性。
加速
增长引擎
- 黏着式增长:持续订阅
- 病毒性增长:流量传播
- 付费增长:广告投送
— end —